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关于修订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0-12浏览次数:0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深入实施学校“十三五”本科教育教学规划,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崇尚学术、特色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全面推进“本科专业质量提升工程”,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对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紧紧围绕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坚持“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及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融合,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培养规格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努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强、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优势特色专业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准确目标定位,强化能力培养

专业培养方案要符合本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规范,满足与本专业相关的认证标准,根据学校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办学实际和学科特点,准确定位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农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和动物医学等优势特色专业要按照拔尖创新型人才、其他专业按照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方面满足各类人才规格的需求。

(二)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以专业主干课程为核心,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及内容,以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适当减少课堂讲授学时,增加专家或企业家的讲座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精简课程门数,整合教学内容,进行课程重组;按类招生与培养的专业要搭建课程平台,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加强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力度,深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改革。

(三)强化实践环节,推进素质教育

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环节,构建并完善分层次、分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整合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广泛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实验室开放项目、创新创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坚持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注重能力、加强实践、提高素质”的方针,围绕一个专业核心,开设若干专业方向,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设创新实践活动学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修订重点

(一)注重产教融合,强化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实现专业与行业的有效对接,与企业深度融合,邀请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双师型”教师、优秀毕业生参与,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专业知名度与美誉度。

(二)建设主干课程,搭建专业平台

课程体系设置中要整合课程资源,遴选并建设专业主干课程,搭建由8-10门专业主干课程(每门课程原则上不低于48学时)组成的专业课程平台。专业主干课程是指专业课(必修)或专业基础课中最能体现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精髓的主要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起到稳定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点的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传授核心知识、培养核心能力的作用。实施专业主干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制,真正实现专业教育“厚基础、精专业”。

(三)打破学科壁垒,灵活设置方向

专业要紧跟国家和区域紧缺人才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破学科壁垒,突破专业局限,拓宽专业口径,按照“规模控制、优化结构、注重交叉、培育新兴、着眼发展、强化特色”的原则,灵活设置专业方向。

(四)优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生物类、工程类专业不低于总学分的25%,经管人文类及其他专业不低于总学分的15%;支持按照课程群将分散设立的实验进行整合,超过30学时的课程实验可以单独设实验课程;提高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所占比例,开发建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增设暑期社会实践(3周,共1.5学分),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整合与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五)加强专业拓展,促进交叉培养

为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适应性,应适当增加跨学科、跨学院的专业选修课程,各专业要面向其他专业开设1-2门(2学分)的专业限选课程,尤其是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大农场生产、经营和管理类课程,真正实现专业教育“宽口径”。

四、具体规定

(一)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1.专业名称(中英文);2.专业代码;3.培养目标;4.培养要求;5.主干学科;6.专业主干课程;7.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及主要专业实验;8.学制和学习期限;9.授予学位;10.毕业学分要求;11.知识能力结构分解表;12.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学时、学分分配;13.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14.课程拓扑图。

(二)学制、学分、学时要求

学制四年,学生在校学习期限为4-6年。实行学年学分制,各专业毕业总学分按专业类别设定:生物、工程类专业为155-165学分;经管人文类专业为150-160学分;其它专业一般为160学分。课堂教学(含实验)的总学时为2600左右学时(动物医学专业为2700左右学时)。

(三)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构成。

通识教育课由学校统一设置;基础课由学校按生物类专业、工程类专业、经管人文类专业及其他类专业(见附表一)进行设置;专业基础课:相同一级学科或学院内各专业基础课打通培养。

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占总学分的70%-75%,选修课占总学分的25%-30%。

课程名称全部采用中英文对照,中文名称在前,英文名称在后。课程体系学分分配参考表见附表三。

1.通识教育课

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教育课程。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简称:通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简称:通选课),总学分为48学分,其中通修课36学分,通选课12学分。

通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体育课、军事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等。通修课设置与要求见附表四。

通选课要求每个学生选修不得少于12学分(超过12学分按12学分计算)。

2.基础课

基础课是指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课程。由学校按生物类专业、工程类专业、经管人文类专业及其他专业4类提出设置方案,见附表五。

3.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体现融通性,注重学科交叉,强调课程综合,是指讲授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是学习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限选课程的基础。各按类招生专业,以类为单位搭建专业基础课程平台,非按类招生专业应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选择相应的课程。

4.专业课

专业课体现专业特色,注重因材施教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课程由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经论证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专业选修课学分不少于学生应选学分的1.5倍,同时,各专业要面向其他专业开设1-2门(2学分)的专业限选课程。

5.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3个层次组成。其中,基础实践包括军事技能训练、认识实习等实践环节;专业实践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技能训练、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综合实践包括创新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体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强调课内外结合。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生物类、工程类专业不低于42学分,经管人文、其他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低于26学分。

6. 素质教育(第二课堂)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与第一课堂密切相关、与专业教学相互融合的第二课堂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实验室开放项目、创业训练及实践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口才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心理调整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并获得成绩,经审核认定,可冲抵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或创新实践学分,最多不超过3学分。

五、修订工作要求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加强领导,责任到人。根据学校的指导意见,由分管教学的院(部)领导负责组织各专业负责人、教师及校外同行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充分论证,科学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分配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报教务处审查。教务处报请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审定,批准后执行。

1.在修订培养方案时,课堂教学安排在1-7学期。第8学期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答辩等。周学时限制在24-30以内。

2.对教学要求相同的同一课程,要统一名称、统一学分、统一学时;对有不同教学要求的同一课程,应统一名称,并在名称后加以标识。

3.跨学期课程独立考核,单独计算学分。

4.学分计算。

(1)学分的最小计算单位为0.5。

(2)理论教学每16学时计1学分。各课程学时数原则上以8的倍数安排。8学时以下不计学分;8学时至15学时的,计0.5学分。少于15学时的通识课实验学时计入理论课学时,一并按理论课学时换算学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按课程性质、实验内容整合为专业基础课实验(Ⅰ、Ⅱ、…)和专业课实验(Ⅰ、Ⅱ、…),或根据课程性质自行拟定实验课程名称。加大相近课程实验项目整合力度,增设跨课程的综合性实验数量。

(3)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每30学时计1学分。不足15学时的不计学分;16至29学时的计0.5学分。为合理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大学物理》课程实验单独设课,与理论课分学期开设。

(4)体育课在1、2、3、4学期时,每学期计1学分。

(5)军事技能训练、集中实践教学以周安排,每周计1学分;分散实践教学累计40学时计1学分。

(6)创新实践活动学分。为激励在校学生创新学习活动,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设立2个创新学分,具体要求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学生创新实践学分管理办法》执行。

5.培养方案调整时,新开设课程相应的教学大纲、教案、讲稿、课程简介等教学文件要同步进行修订。

6.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律按专业编制,文档编辑严格遵照学校制定的模板格式。

 

附表:

一、专业分类表

二、按类招生专业一览表

三、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参考表

四、通识必修课程(通修课)

五、基础课程

六、计算机类课程

七、创业就业类课程

附表一

专业分类表

(Professional classification)

类别

Category 

专业

Profession

生物类

农学、植物保护、园林、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粮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动物药学、环境科学、食品营养与检验教

工程类

包装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业设计、飞行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育

经管

人文类

会计学、审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英语

其他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

 

附表二

按类招生专业一览表

(Class enrollment list by category)

序号

类别

专业名称

批准文件

1

工学08-Ⅰ(电气类0806、电气信息类0807、农业工程类082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电气信息工程080701、通信工程080703、农业电气化082303

黑教高函〔2014〕105 号

2

工学08-Ⅱ(土木类0810、水利类0811)

土木工程081001、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081002、水利水电工程081101

黑教高函〔2015〕114 号

3

工学08-Ⅲ(机械类0802、交通运输类0818、农业工程类082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交通运输081801、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082302

黑教高函〔2015〕114 号

4

农学09(植物生产类0901、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0902)

农学090101、园艺090102、植物保护090103、种子科学与工程090105、农业资源与环境090201

黑教高函〔2016〕166 号

 

 

附表三

课程体系学分分配参考表

(Reference Table of Credit Alloc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通识

教育课(必修)

36学分

计算机类课程

3     (40学时/24学时)

思政课

15    (196学时/68学时)

大学外语

10     (160学时)

体育

4      (144学时)

军事理论

2      (36学时)

形势与政策

2      (24学时)

通识

教育课(选修)

12学分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1      (16学时)

创业就业类课程

4      (68学时)

全校文化素质选修课

7      (140学时)

基础课

(必修)

7-22.5学分

数学、物理、化学(学校统一设置)

生物类、工程类

17-22.5

经管人文类

7-14.5

其他类

专业自定

专业

基础课(必修)

9-29学分

学院自定

生物类、工程类

9-29

经管人文类

12.5-26

其他类

专业自定

专业课

(必修和选修)

30-40学分

学院自定

30-40学分

实践教学

26-42学分

军事技能训练

2    (第一学期,入学后进行。两周)

创新实践学分

2

毕业论文答辩

1            (第八学期进行,一周)

实验、实习、设计、技能训练、毕业论文

生物类、工程类

>37

经管人文类、其他类

>21

注:通识教育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基础要求必选;“大学语文”课程作为经管人文类基础课。

 

附表四:

通识必修课程(通修课)

General Compulsory Courses ??General Required??

课程

编号

Course

Code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学分数

Crs.

总学时

Hrs.

学时类型

Format of class

开课学期

Semester

备注

Notes

讲课

Lec.

实验

Exp.

实践

Pra.

              1st

              2nd

               3rd

              4th

                5th

                6th

                  7th

                     8th

N080201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Foundation of University Computer

2

40

24

16

 

 

 

 

 

 

 

 

 

N08080109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1

24

16

8

 

 

 

 

 

 

 

 

 

N08080110

网络技术及应用

Network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

1

24

16

8

 

 

 

 

 

 

 

 

 

N08080111

办公自动化技术

Networked office equipment

1

24

16

8

 

 

 

 

 

 

 

 

 

N2404010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s & Ethics and Basics of Law

3

48

36

 

12

 

 

 

 

 

 

 

N240301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2

32

32

 

 

 

 

 

 

 

 

 

N240201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3

48

40

 

8

 

 

 

 

 

 

 

N24010101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The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s and The Socialist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6

96

56

 

40

 

 

 

 

 

 

 

N9901010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

The topic of mentoring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es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1

16

16

 

 

 

 

 

 

 

 

 

 

N07051101

大学外语(英语)(1)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English)

3

48

48

 

 

 

 

 

 

 

 

 

 

N07051102

大学外语(英语)(2)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English)

3.5

56

56

 

 

 

 

 

 

 

 

 

 

N07051103

大学外语(英语)(3)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English)

3.5

56

56

 

 

 

 

 

 

 

 

 

 

N07052101

大学外语(俄语)(1)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Russian)

3

48

48

 

 

 

 

 

 

 

 

 

 

N07052102

大学外语(俄语)(2)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Russian)

3.5

56

56

 

 

 

 

 

 

 

 

 

 

N07052103

大学外语(俄语)(3)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Russian)

3.5

56

56

 

 

 

 

 

 

 

 

 

 

N07053101

大学外语(日语)(1)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Japanese)

3

48

48

 

 

 

 

 

 

 

 

 

 

N07053102

大学外语(日语)(2)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Japanese)

3.5

56

56

 

 

 

 

 

 

 

 

 

 

N07053103

大学外语(日语)(3)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Japanese)

3.5

56

56

 

 

 

 

 

 

 

 

 

 

N22000111

 

体育(1)                                                                       Physical Education

1

36

36

 

 

 

 

 

 

 

 

 

 

N22000112

 

体育(2)                                                                      Physical Education

1

36

36

 

 

 

 

 

 

 

 

 

 

N22000113

 

体育(3)                                                                      Physical Education

1

36

36

 

 

 

 

 

 

 

 

 

 

N22000114

 

体育(4)                                                                          Physical Education

1

36

36

 

 

 

 

 

 

 

 

 

 

N22000122

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2

36

36

 

 

 

 

 

 

 

 

 

 

N24050105

形势与政策                                                          Situation and Policy

2

24

16

 

8

 

 

 

 

 

合计

36

668

576

24

68

 

注:1.通识必修课《形势与政策》课程2学分,在第1-4学期开设。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生物类在第1学期开设,非生物类在第2学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生物类在第2学期开设,非生物类在第1学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物类在第2学期开设,非生物类在第3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生物类在第3学期开设,非生物类在第4学期开设。

 

附表五:

基础课程

Courses based on basic course platform

课程

编号

Course

Code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学分数

Crs.

总学时

Hrs.

学时类型

Format of class

开课学期

Semester

建议类别

Suggest Cat.

讲课

Lec.

实验

Exp.

实践

Pra.

              1st

              2nd

               3rd

              4th

N10110101

高等数学Ⅰ(1)

Advanced Mathematics

5

80

76

4

 

 

 

 

工程类

N10110102

高等数学Ⅰ(2)

Advanced Mathematics

5.5

90

84

6

 

 

 

 

工程类

N10110103

高等数学Ⅱ(1)

Advanced Mathematics

3.5

60

56

4

 

 

 

 

经管类

N10110104

高等数学Ⅱ(2)

Advanced Mathematics

3.5

56

50

6

 

 

 

 

经管类

N10110105

高等数学Ⅲ

Advanced Mathematics

4.5

76

76

 

 

 

 

 

生物类

N10110106

线性代数Ⅰ

Linear Algebra

2

40

36

4

 

 

 

 

工程类

经管类

N10110107

线性代数Ⅱ

Linear Algebra

1.5

32

32

 

 

 

 

 

生物类

N1011010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3

56

50

6

 

 

 

 

工程类

经管类

N10110109

概率论

Probability

1.5

32

28

4

 

 

 

 

生物类

N10030101

普通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3

50

50

 

 

 

 

 

生物类

N10030102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3

50

50

 

 

 

 

 

N10030103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2

32

32

 

 

 

 

 

N10030104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College Chemistry Experiment 

2.5

84

 

84

 

 

 

N10020101

大学物理Ⅰ

College PhysicsⅠ

4

66

66

 

 

 

 

 

工程类

N10020102

大学物理实验Ⅰ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1

30

 

30

 

 

 

 

N10020103

大学物理Ⅱ

College Physics Ⅱ

2

46

46

 

 

 

 

 

生物类

N10020104

大学物理实验Ⅱ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Ⅱ

1

18

 

18

 

 

 

 

合计

49

 

 

 

 

 

 

 

 

 

注:

1.高等数学Ⅰ和高等数学Ⅱ为第1、2学期开设,高等数学Ⅰ第1学期开设80学时,第2学期开设90学时,高等数学Ⅱ第1学期开设60学时,第2学期开设56学时。

2. 生物类第1学期开设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和大学基础化学实验Ⅰ(20学时),第2学期开设有机化学和大学基础化学实验Ⅱ(64学时)。

附表六:

计算机类课程

(Computer courses)

课程

编号

Course

Code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学分数

Crs.

总学时

Hrs.

学时类型

Format of class

开课学期

Semester

类别

Cat

讲课

Lec.

实验

Exp.

实践

Pra.

              1st

              2nd

               3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