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普遍要求马上适应工作及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因此,学生只掌握理论知识是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必须多方位、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1.建立营销实践所需理论知识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应以学生就业意识的唤起为起点,以就业素质和就业技能的培养为重点,以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特色,构建营销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人文知识、营销实践三位一体的营销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基本思路如下图所示:
为此,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人才应掌握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如下:
(1)营销专业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在专业基础课平台的基础上,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模块(必修)中的《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商务沟通》《商品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广告学》《营销策划》《推销学》等多门课程上。
(2)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模块(选修)上,涉及到会计学、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专业骨干课程,具体有《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计量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上。
(3)对人文知识的掌握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模块中(选修)的课程上,如《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美学原理》《宗教学原理》《伦理学》《书法》《食品营养学》等课程。
2.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学生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能力发展的阶段,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入学教育、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教育等环节,此外也可采取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撰写学年论文、鼓励学生资助社会实践、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等形式作为补充。
入学教育主要是在入学之初,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就业方向、所需技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使学生对该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认知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参观、座谈,具体察看企业的市场营销流程及其营销策略,使学生对营销活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课程实习主要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广告学》《推销学》《电子商务概论》《营销策划》等大部分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一般情况下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相当,该实习主要在课堂上或试验室进行,用于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在第二及第四学期各开设两周的专业技能训练,该训练可打破班级界线,在学年内统一组织完成,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对大一、大二学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专业实习是综合性的实习环节,要求学生到实习基地企业参加企业培训和开展一些营销活动,一般在大三学年进行。实习时间至少应安排8周,如果实习时间与学生的假期结合起来,实习效果会更好。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实习时间为10周左右,实习单位采取学校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具体实习过程中,可采用参观、做专题报告、座谈会、案例分析与专题讨论、角色模拟、辩论会、拓展训练、市场调查、专业技能比赛、完成专项任务、实际操作、分析总结等多种形式来开展营销实践教学活动。
3.建设合理的学生实践效果测评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合理的实践效果测评体系,就无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建立测评体系的过程中要做到:
(1)多个评价主体相结合。即指导教师、企业实习负责人、实习学生共同评价,打破指导教师单一评价主体方式。
(2)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只看学生最终的实习结果,更要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表现。
(3)考核知识与考核能力相结合。在考核过程中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4)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灵活采取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模拟操作、案例分析报告、策划设计等多种方式,准确考核出学生的实践效果。
4.建设一支具有充分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施实践教学的主体,实践教学能否取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重理论、轻实践是目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存在。为更好地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鼓励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教师可以自己到企业挂职实践,也可以通过学校派送的方式去短期进修或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家、执业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不光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知识以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而且在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与此同时,通过向兄弟院校教改经验的学习,参加各种培训班等形式,鼓励教师探索实践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