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资助,在关爱中传递暖心力量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均对十三五期间学生资助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国学生资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目标,以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为抓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不断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和方式,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
2016年,我校围绕“十三五”期间我国学生资助工作的总体思路,将“精准资助”作为2016年学生工作要点之一,并秉持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的工作理念,精准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细管理助学工作流程、精心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扎实推进学生资助各项工作。
精准识别,实精准助学的基础
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精准资助的基础。与传统的贫困生认定工作不同,精准资助体系重点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综合考察指标体系的创建和贫困生评选流程的完善。2015年学生处在迎新时提前部署,各学院在新生报到前通过新媒体、家访、网络等方式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摸查工作、推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并提前做好资助方案。辅导员老师通过整理分析新生的信息,提前掌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经济情况和需办理绿色通道、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及申请助学金的人数等。学校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为基础开展学生资助工作。
在评选流程方面,经济管理学院采用半定性民主测评方式,即首先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下,通过学生提交的佐证材料进行量化评分的办法初步确定认定结果,然后通过班级民主测评该认定结果,同意率超过50%即可视为有效认定结果。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信息进行有效的保密,而且也能保证认定的公正、公开、公平性。
此认定办法既能全面的反应学生家庭的真实经济情况,又能避免让申请的同学在测评会上进行演讲“诉贫”以及“拉关系争选票”的情况发生。经济管理学院2015年首次采用此办法,在学院总人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贫困生库总数减少58人,尤其是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由2014年的176人减少到59人,首次实现了学院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100%获得国家一等助学金资助的局面。
精细管理,提升精准助学的实效
精细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建立精准资助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在多年学生资助工作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我校精准资助体系初步建立了“制定规范、信息跟踪、定期谈话、建立档案”的长效机制。
经济管理学院率先制定了《经济管理学院获资助学生行为规范》,与所有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同学签订承诺书,要求获资助的学生要发挥先进示范作用,并在签订承诺书基础上建立信息追踪库,每学期初开展一次谈话活动,在学习成绩、校园文明、校规校纪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追踪,谈话记录留档保存。据统计,每年学院获资助学生总数接近学院学生总数的1/3,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确保获资助同学都能够在学习和纪律等方面发挥先进示范作用,从而实现国家助学金不仅发挥“助”的作用,还真正达到“学”的效果,对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学风建设、校园文明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
精心服务,打造精准资助的灵魂
精心服务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是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励志感恩的健全人格。各学院充分发挥奖学金导向作用,挖掘受资助的优秀学生典型,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在近四年的全国、全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的评选中,涌现出了胡雪、李诗琰、赵军林、王明记等优秀大学生代表,成为我校励志感恩模范的楷模。针对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不断强化诚信意识。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国家助学贷款还贷率一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经济管理学院是我校首批管理改革试点单位,已经连续三年设置“农翔助困奖学金”、“北大荒青联菁英助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总额度达7万元/年,发放给急需受助的学生;各班级设置助学信息员,对班级同学本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家庭受灾情况、纪律学习情况等信息及时反馈上报,学院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服务方案,构建“遇困送服务,事事主动管”的精心服务氛围。2015级孙悦同学,寒假期间母亲生病,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学院了解情况后,为其发放助学金2000元,辅导员还帮助她联系了一份家教的工作,解决了燃眉之急。除此之外,学院还定期开展感恩励志教育,精心制作爱心传递卡片,免费发放给所有获资助的同学,让同学们真正成为“心中有爱,爱心永传”的青春大学生。
2016年既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打响教育扶贫攻坚战的启步之年,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通过精准识别、精细管理、精心服务,帮助真正家庭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让数千万的奖助学金“掷地有声,文明先行”,让学生在关爱中传递暖心力量。